学校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指南

作者: 时间:2023-10-24 点击数:

秋冬季气温变化较大,随着时间推移,天气变冷、气候干燥,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。秋冬季常见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、新型冠状病毒、手足口病、水痘、感染性腹泻(诺如病毒)、肺结核等。学校是人群高度聚集的场所,学校和家长需要更好的了解疾病症状,做好预防保健和多病共防工作。


流行性感冒


一、特点

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全年均可发病,冬春季高发,容易引起暴发、流行或大流行。流感病毒分为甲、乙、丙、丁四型。



二、症状

发热,部分可出现高热,体温达到39到40℃;伴有畏寒、寒战、头痛、肌痛、关节酸痛、乏力、食欲减退等症状;常有咽痛、咳嗽,可有鼻塞、流涕、呕吐、腹泻等症状。

三、防控

(一)个人和家长

1.积极接种流感疫苗,降低罹患流感的概率,并减少重型和危重型流感的发生。

2.在流感流行季节,尽量减少去人员密集的场所,规范佩戴口罩,做好手卫生。

3.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的人密切接触。

(二)学校和托幼机构

1.流感流行期间注意戴好口罩,注意手卫生,勤洗手。

2.教室应经常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。

3.对卫生间、食堂、楼梯扶手、门把手等重点部位进行消毒。

4.认真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。

5.确诊为流感的学生需等到体温恢复正常、症状消失 48 小时后方可返校。


新型冠状病毒


一、特点

新冠病毒感染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,封闭环境中可经气溶胶传播,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。发病后,主要症状有发热、畏寒、干咳、乏力、肌痛、鼻塞、流涕、咽痛、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、腹泻等。

二、症状

儿童感染新冠也分无症状感染、轻型、普通型和重型、危重型。轻型和普通型患病儿童,症状相对较轻,可出现咳嗽、流涕、鼻塞、低热、咽痛等症状。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明显发热症状,体温超过38.5℃。

三、防控

与流感一致。


手足口病


一、特点

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。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,少数患儿出现神经系统、呼吸系统严重合并症,病情进展快。手足口病多发生于 5 岁以下儿童。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,或接触病人皮肤、粘膜疹液而感染。


5580


二、症状

(一)普通

1.多数患儿表现为急性起病,发热,可伴有咳嗽、流涕、食欲不振、恶心、呕吐,口痛、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,疼痛明显。

2.手、足、臀部出现斑丘疹,后转为疱疹。3.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,不痛、不痒、不结痂、消退后不留痕迹。

3.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、流涕、食欲不振、恶心、呕吐和头疼等症状,多在一周内痊愈,预后良好。

(二)重症

1.少数病例(尤其是小于 3 岁者)病情进展迅速。

2.在发病 2-5 天左右出现脑炎(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)、脑脊髓炎、肺水肿、循环障碍等。

3.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,可致死亡,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。注意:当患儿出现下列表现时,应警惕为重症患儿,及时到医院就诊:持续高热,头痛、呕吐,精神反应差、嗜睡、抽搐,肢体无力、急性偏瘫,呼吸急促甚至呼吸困难、心率增快,面色苍白、皮肤发花、四肢发凉、发绀、出冷汗。

三、防控

(一)个人和家长

1.避免接触病人。避免和病人拥抱,分享玩具、餐具、洗浴用品等。

2.勤洗手。饭前便后、外出回家后要认真洗手。怀疑接触了病人,可使用肥皂或者含氯的洗手液洗手。

3.注意食品卫生。水果一定要清洗干净或去皮后再食用,避免给儿童食用生的蔬菜和半熟肉食。

4.避免舔玩具等物品的表面。

5.生病后要居家隔离。患儿身上的疱疹都结痂(大约 1 周)后,才可出门接触别的儿童。

6.在疾病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口密集的场所玩耍。

(二)学校和托幼机构

1.患者注意隔离,避免交叉感染。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集中单位在流行期按相关要求做好晨午检工作,发现可疑患儿立即采取送诊、居家观察等措施。

2.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,定期开展课室、宿舍、食堂等公共场所的消毒并形成制度。

3.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,定期对玩具、儿童个人卫生用具(水杯、毛巾、餐具)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。


水痘


一、特点

水痘是一种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水痘的传染性很强,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。水痘在全年均可发生,冬春两季多见,儿童和青少年容易感染发病。水痘的潜伏期一般是接触病毒后的 14-16 天(范围在 10-21 天)。主要经空气传播,直接接触病人的皮疹或呼吸道分泌物也可造成传播。



二、症状

患儿可出现发热、头痛、全身不适、食欲下降等症状,发病24 小时内出现皮疹,皮损呈现由细小的红色斑丘疹→疱疹→结痂→脱痂的演变过程。皮疹先发于头皮、躯干受压部分,呈向心性分布,即躯干部最多,头面部次之,四肢较少,手掌、足底更少。黏膜亦常受侵,见于口腔、咽部、眼结膜、外阴、肛门等处。在为期 1-6 日的出疹期内皮疹相继分批出现,脱痂后不留瘢痕。水疱期痛痒明显,若因挠抓继发感染时可留下轻度凹痕。水痘通常比较温和,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,但个别患儿在病程后期可并发脑炎。

三、防控

(一)个人和家长

1.接种疫苗,是应对水痘的重要方式。如果健康状况允许,易感人群应接种水痘疫苗。

2.疾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去人员密集和环境密闭的地方活动。

(二)学校和托幼机构

1.得了水痘的患者要立刻隔离并及时就医。

2.师生患者出疹后一周或身上水疱全部结痂后方可返校。


诺如病毒


一、特点

人体感染诺如病毒后引起的疾病称为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。诺如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,日常生活接触、水源、食物、气溶胶均可感染,由于诺如病毒颗粒很小,且仅需 10-100 个病毒就可致病,因此在学校、幼儿园等人群集中的地方很容易引起暴发疫情。潜伏期多在 12-48 小时。

二、症状

主要症状为腹泻、腹痛、恶心、呕吐,可伴有低热、头痛、乏力及食欲减退;粪便为黄色浠水便,患者经常无预兆剧烈呕吐,呕吐物有感染性,成人腹泻较突出,儿童呕吐较多。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。

三、防控

(一)个人和家长

1.保持手卫生。饭前、便后、加工食物前应按照 6 步洗手法正确洗手,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 20 秒,但需注意,含酒精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无效,不能代替洗手。

2.注意饮食饮水卫生。不饮用生水,蔬菜瓜果彻底洗净,烹饪食物要煮熟,特别是牡蛎和其他贝类海鲜类食品更要煮熟煮透后食用。

3.病例应尽量居家隔离,避免传染他人。诺如病毒感染者患病期至康复后 3 天内应尽量隔离,轻症患者可居家或在疫情发生机构就地隔离,重症患者需送医疗机构隔离治疗。在此期间患者应勤洗手,保持手卫生,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家人等近距离接触,分开食宿,尤其不要做饭或照顾老人和幼儿。

4.做好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。保持室内温度适宜,定期开窗通风。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要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。在清理受到呕吐物污染的物品时,应戴塑胶手套和口罩,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。患者家庭环境也应依据医务人员指导加强消毒,避免在家庭内造成传播。

5.保持健康生活方式。保持规律作息、合理膳食、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,增强身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。

(二)学校和托幼机构

1.及时发现和规范管理病例。

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做好学生健康管理,严格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勤追踪登记等工作。要按照《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技术指南》(WS/T 772-2020)制定和优化相关制度和方案,切实做到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隔离、早治疗。一旦发现呕吐、腹泻等症状病人,要及时就医并隔离管理。发现病例异常增多时立即向所属疾控机构及相关行政部门报告。

2.加强饮水和食品卫生的管理。提供安全饮用水,做好饮用水管理,对饮用水供水管网的破损、渗漏情况等进行排查,对二次供水设施定期清洗、消毒,做好饮用水水质检测,确保供水安全。做好食品原料和加工环节的监管,注意生熟分开,彻底煮熟煮透。

3.加强厨工、保育员等从业人员健康管理。学校和托幼机构对厨工、保育员健康状况监测,出现腹泻、呕吐、恶心等肠道传染病相关症状时,应立即暂停工作,及时就医,杜绝带病上班。制作食物和配餐过程中佩戴口罩和做好手卫生。

4.做好环境清洁消毒。对学校公共场所(如教室、宿舍、食堂、图书馆、卫生间等)定期清洁与通风,对重点部位(如门把手、楼梯扶手、水龙头、便器按钮、电梯按钮、上下床扶手等)进行定期清洁与消毒。

5.科学规范处理呕吐物。发现病例的呕吐物和粪便,应由经过规范培训的人员按照相关操作指引规范处理。重点对被呕吐物、粪便等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、生活用品、食品加工工具、生活饮用水等进行消毒。

6.开展宣传教育。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、视频号、微信、一封信等多种方式开展诺如病毒防控知识宣教,养成勤洗手、吃熟食、喝开水的良好卫生习惯。


结核病


一、特点

结核病又叫“痨病”,由结核杆菌引起,主要侵害人体肺部。得了肺结核如发现不及时,治疗不彻底,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,甚至可引起呼吸衰竭和死亡。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,很容易发生传播。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、咳痰、打喷嚏将结核菌播散到空气中,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。

二、症状

肺结核的常见症状是咳嗽、咳痰,如果这些症状持续 2 周以上,应高度怀疑得了肺结核,要及时到医院检查。肺结核还会伴有痰中带血、低烧、夜间出汗、午后发热、胸痛、疲乏无力、体重减轻、呼吸困难等症状。

三、防控

(一)个人和家长

1.勤洗手,多通风,不扎堆,不随地吐痰。咳嗽、打喷嚏时掩口鼻,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。

2.均衡营养多锻炼,增强自身免疫力。

3.怀疑得了肺结核,要及时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。

4.与肺结核病人共同居住,同室工作、学习的人都是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,有可能感染结核菌,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排除。

5.免疫力低下者、糖尿病病人、老年人等都是容易发病的人群,应每年定期进行结核病检查。

6.肺结核可防可治。休假规范全程治疗,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,还可避免传染他人。

(二)学校和托幼机构

1.认真落实晨午检工作,发现有低热、盗汗、干咳及痰中带血丝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。做到早发现、早隔离、早治疗。

2.加强学校重点场所的通风和环境卫生。

3.每年定期做好师生员工结核筛查。

4.加强健康教育,让师生懂得结核病的危害和传染方式,锻炼身体增强体质,养成不随地吐痰的良好卫生习惯。


猴痘


一、特点

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病。猴痘病毒耐干燥和低温,在痂皮、土壤和衣物、床上用品等物体表面可生存数月;对热敏感,加热至56℃30分钟或60℃10分钟即可灭活;75%乙醇、含氯消毒剂、过氧乙酸等常用消毒剂及紫外线可有效灭活病毒。经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,病例皮疹结痂前具有传染性;接触感染动物分泌物、体液,被感染动物咬伤、抓伤;人类密切接触(性接触/日常)传播,不排除飞沫和接触污染物品感染;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。潜伏期:5-21天,多为6-13天。


1A2A1


二、症状

(一)早期。发热、寒战、头痛、嗜睡、乏力、背部疼痛和肌痛等前驱症状。90%的患者出现颈部、腋窝、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。

(二)出疹期。发病后 1-3 天,出现皮疹。面部首先出现,逐渐向四肢蔓延,手心和脚掌均可出现,不同形态的皮疹可同时存在(斑疹、丘疹、疱疹、脓疱和结痂),口腔黏膜、消化道、生殖器、结膜和角膜等也会被累及到,病程约 2-4 周。疱疹和脓疱疹多为球形,直径约0.5-1厘米,质地较硬,可伴明显痒感和疼痛。疱疹数量从几个到数千个不等,多呈离心性分布。

(三)后期。

1.并发症: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,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、支气管肺炎、脑炎、角膜感染、脓毒症等。

2.留瘢痕:从发病至结痂脱落约2-4周。结痂脱落后可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,甚至瘢痕,瘢痕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年。

3.预后:猴痘为自限性疾病,大部分预后良好。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、免疫功能低下人群,预后与感染的病毒分支、病毒暴露程度、既往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。

三、防控

(一)避免与感染的动物接触。在猴痘地方性流行地区,避免接触啮齿类和灵长类动物(包括动物的血和肉),要食用煮熟的食物。人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病变渗出物、血液、其他体液,或被感染动物咬伤、抓伤,猴痘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,导致人感染猴痘病毒。

(二)避免和猴痘感染者密切接触。根据WHO的报告,密切接触是猴痘的主要感染途径,特别是与猴痘病毒感染者发生性行为时的密切接触,很容易感染。

(三)做好个人卫生。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,也可通过飞沫传播,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,外出后要做好手卫生。猴痘病毒耐干燥和低温,在土壤、痂皮和衣被上可生存数月,但该病毒对热敏感,加热至 56℃ 30 分钟或 60℃ 10 分钟即可灭活,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均可使之灭活。

(四)另外猴痘病毒还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。尚不能排除通过性途径传播。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,主要是对症支持和并发症的治疗。面对来势汹汹的猴痘,我们要切实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,首先做好个人防护,然后做好自我监测,一旦发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。


登革热


一、特点

登革热又称骨痛热症,是由登革病毒感染引起,经花斑蚊(伊蚊)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、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,夏秋季节高发。患者在发病前 1 天至发病后 1 周被蚊子叮咬之后,病毒在蚊子体内繁殖,再经叮咬传播给其他人。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 3-14 天,多数为 5-8 天。

二、症状

突发高热,一两天内体温升高到 39℃-40℃。头痛、眼眶痛、肌肉关节和骨骼痛。脸部、颈部、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,眼结膜充血等。以麻疹样和出血性皮疹为主,不高出皮肤。可出现不同部位、不同程度的出血,如鼻出血、皮肤瘀点、胃肠道出血、咯血、血尿、阴道出血等。

三、防控

目前尚无可靠疫苗可以预防登革热。对疑似感染的患者,应尽快进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,做到早发现,早诊断,及时防蚊隔离治疗。防蚊灭蚊,避免蚊虫叮咬是预防登革热的最有效措施。

(一)个人和家长

1.家庭可安装蚊帐、纱门、纱窗等。适时使用蚊香、电子驱蚊器、电蚊拍、防蚊灯等装备,还可以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。

2.避免在蚊子活动高峰期(日出后两小时左右和日落前两小时左右)在树荫、草丛、凉亭、垃圾站等地方逗留。

3.外出时可穿浅色长袖衣裤,在皮肤裸露部位涂抹驱避剂。

4.必须前往蚊子密度较高的场所时可现场喷洒灭蚊。

(二)学校和托幼机构

1.清除蚊虫孳生地。彻底清扫学校环境,清除容易孳生蚊虫的积水容器。

2.加强师生健康教育。普及登革热防控知识,如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。

3.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。强化病媒生物防制,大力开展“除四害”工作,加强环境卫生大扫除。

4.科学灭蚊。翻瓶倒罐、轮胎打洞、填堵树洞、托盘除水清除各种积水,治理景观水体、多养鱼,水培绿植勤换水,下水道积水打药杀蚊虫。

5.努力创设“无蚊区”。在各种用房的窗子上安装纱窗、纱门;学生宿舍要完善防蚊设施安装、普及蚊帐使用,适时适量用杀虫喷雾剂对宿舍实施灭蚊处理,创设“无蚊区”。


(来源:网络)

地址:  北京市昌平区史各庄街道北农路 7 号

电话:  80798018/80799274

  • 北京农学院公众号

  • 北京农学院校医院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