猴痘防控技术指南(2022 版)发布

作者: 时间:2022-06-17 点击数:

2022 年5 月初以来,已有 20 多个非流行国家发现多例猴痘病例,且已出现人际传播。为规范各地处理猴痘疫情,中国疾控中心制定了《猴痘防控技术指南(2022 版)》,并对外发布。
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
技术指南介绍,猴痘是由猴痘病毒(Monkeypox virus ,MPXV)感染所致的一种病毒性人兽共患病,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、皮疹、淋巴结肿大。既往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,病死率为 1%-10%,通过接种疫苗可获得有效保护。


2D07A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
传染源:猴痘病毒主要宿主为非洲啮齿类(非洲松鼠、树松鼠、冈比亚袋鼠、睡鼠等),灵长类(多种猴类和猿类)由于与感染的啮齿类动物接触偶可感染。感染动物及猴痘病毒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。

传播途径: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。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、病变渗出物、血液、其它体液,或被感染动物咬伤、抓伤而感染。人与人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,亦可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通过飞沫传播,接触病毒污染物品也有可能感染。病毒还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。

人群易感性: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,因此,未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群对猴痘病毒普遍易感。

临床表现:潜伏期 5-21 天,多为 6-13 天。发病早期出现发热、寒战、头痛、嗜睡、乏力、背部疼痛和肌痛等前驱症状。90%患者出现明显浅表淋巴结肿大(颈部、腋窝、腹股沟等)。发病后 1-3 天出现皮疹,首先在面部,逐渐蔓延至四肢,手心和脚掌均可出现皮疹。皮疹经历从斑疹、丘疹、疱疹、脓疱和结痂几个阶段,不同形态皮疹可同时存在。疱疹和脓疱疹多为球形,直径约 0.5 -1厘米,质地较硬,可伴明显痒感和疼痛。疱疹数量从几个到数千个不等,多呈离心性分布。可累及口腔黏膜、消化道、生殖器、结膜和角膜等。病程约 2-4 周。结痂脱落后可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,甚至瘢痕,瘢痕持续可长达数年。部分患者可出现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、呕吐等并发症。


E64D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
指南指出,猴痘是一种自限性疾病,临床症状通常较轻,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、免疫功能低下人群,预后与感染的病毒株、病毒暴露程度、既往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。

指南明确,猴痘预防一般采取以管理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,但亦有疫苗可以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。由于存在交叉免疫,接种天花疫苗可预防猴痘,我国既往的天花疫苗为复制型组织培养痘苗,暴露前接种可有效保护人群免受感染,而暴露后 2 周内,尤其是最初 4 天内接种者,约85%可产生免疫力,减轻症状严重性。

2022年 5 月 7 日至 26 日,全球已有英国、西班牙、葡萄牙、美国、加拿大等 23 个国家报告猴痘疫情,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257 例和疑似病例约 120 例,波及欧洲、北美洲、南美洲、大洋洲(澳大利亚)和亚洲(阿联酋)。多国疫情显示,猴痘病毒已发生人际传播,一些国家在男男同性恋人群中发生聚集性疫情。

地址:  北京市昌平区史各庄街道北农路 7 号

电话:  80798018/80799274

  • 北京农学院公众号

  • 北京农学院校医院公众号